2017年4月

《创京东》:为用户创造价值,为员工谋福利

在 Kindle 上读完的第一本书——《创京东》,是朋友推荐给我的。最近我打算在电商和 O2O 方面做点事,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,也让我了解了刘强东十年的电商创业之路。

1998 年 6 月 18 日,24 岁的刘强东带着工作两年积攒下来的 12000 元,在中关村租下 4 平米的摊位,买了一台二手电脑、一辆二手三轮车,一个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。

中关村大大小小的卖场,以电子产品为主。北京人买电子产品,中关村是独一无二的选择。因为普通人不知道价格,卖家叫价很高,蒙一个算一个,而且到处充斥着山寨产品。。而刘强东不一样,他坚持明码标价,并且价格定得合理。一开始没什么生意,后来经过口口相传,累积了不少客户。开业三个月后,忙不过来,刘强东请了第一名员工。他坚持正品,开发票,不卖山寨货。他坚持薄利多销,相信有规模才有行业控制力和话语权,始终按照一个有较低利润的价格售卖。当时公司名叫京东多媒体,在光磁产品领域,最高曾占据全国 60% 的市场份额。

一路走来,风生水起。但到 2003 年突然遇到了麻烦,那就是“非典”。街头人影寥寥,当时中关村所有的电脑都在降价,平均降幅达到 30%~40%。京东的产品也没有了买家,21 天,京东亏损了 800 多万,公司账面资金只有两千多万。当时传言“非典”得要半年,甚至一年才会过去。货卖不出去,全公司人都很着急,再过两三个月公司就要死掉。

突然有位同事提出来,客户不能外出购物,为什么不通过互联网交易呢?于是员工们开始在网络上发帖,推销光盘。因为有线下 5 年正品的口碑积累,开始得到一些网友信任与支持,生意逐渐在网络上开展。当时在论坛里做团购活动。刘强东由此对互联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,连 QQ 号都没有的他,没日没夜地泡在网上,半夜 12 点在发帖子,凌晨 2 点回帖,5 点还在回帖。半年后,刘强东决定做独立网站卖产品。2004 年元旦,京东多媒体网站上线,有 100 多个单品。

2004 年,刘强东决定关掉所有的柜台和门店,转型为纯线上零售公司。但他的想法并没有获得很大的支持。员工的想法是,互联网普及率不高,很多人没有电脑,市场有多大也不知道。而 2003 年公司已经做到八九千万元的销售额,是国内最大的光磁产品销售商。按照规划,未来将开设 500 个门店。但刘强东决意已定,最终柜台都撤掉了。有些员工在这次关店行动中离开了。

客户信任京东多媒体这家公司之后,需求越来越多地涌现,要 CPU、要硬盘、要 CD 机,客户不断在论坛里发帖呼喊自己的需求。刘强东直接打电话给员工,你赶紧去采购某某品类拿来卖。谁也不知道什么货能卖出去,什么货卖不出去,完全由客户需求来引导采购。客户相信京东多媒体的货是真的,价格又便宜,就不断来买。

2007 年,京东获得第一笔融资,由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。这一年,京东多媒体正式更名为京东商城。刘强东希望用户的各种需求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,于是从 IT 产品拓展到小家电、日用百货、图书、大家电等品类。在线上经营的这几年,送货慢是用户反馈最多的问题之一。刘强东不顾投资人的反对,也是在这一年决定要自建配送队伍,确立仓储配送一体的物流战略。2007 年到 2010 年,京东每年的销售额是上一年的大约三倍。

京东每年有两次工作盘点,年中一次,年底一次,努力工作、做出成绩的人就加薪,还有奖金。员工发现,努力的人加薪了,不努力的人,看别人努力,自己也努力了,慢慢也上进了。2012 年,京东推出无息贷款,为员工买房提供首付。刘强东对一线配送员也特别关心,每年都会亲自体验送货一天,一来是了解送货装备和流程是否有改善的空间,二来是体验配送员的辛苦。夏天给配送员提供高温补贴,每月 300 元,发放 3 个月,并且配备饮料;冬天也有防寒补贴。2014 年,京东推出了针对仓储、配送体系的零食活动,每人每天 5 元零食预算,有八宝粥、饼干、火腿肠、方便面等。

刘强东做电商的一个战略观点是,中国的零售效率太低,中间商吃掉一大笔利润,如果能将中间环节去掉,利益拿来与社会用户分享,是很好的模式。京东直接从生产商拿货,产品进入京东的仓库,然后通过遍布全国的配送网络送到消费者手中。在线上的竞争,京东先后超越了新蛋网、当当网。

由于京东仓配一体的重模式,不得不持续融资,才能维持高增长。建设大型仓库,招聘配送员,完善配送网络,都需要大量的资金。2007 年京东员工只有 200 多人,2008 年京东员工超过千人,之后就是十几倍地增长。到 2013 年初,京东拥有 100 万平米仓储面积、3 万名员工。2007 年,京东开始请普华永道做审计,一年销售才几个亿,却为审计付出几百万元。所有财务数据都真实地呈现在投资人面前,在投资前有充分沟通的准备和交流。京东每年都必须融资,到 2014 年上市前,京东累计融资 20.26 亿美元。

在刘强东心里,每一位员工都是自己的兄弟。在 2007 年第一笔融资之前,刘强东把手上 13% 的股份分给了员工,当时公司只有百来号人,估值 4500 万美元。刘强东说过,他早年就抓两件事情,第一个是用户体验,每天花很多时间研究用户在想什么,京东有哪些不足。第二件事情是关注自己的员工,要知道团队在想什么,在公司过得好不好。“你只要真心对待你的下属。十几年来,员工都知道我是诚心的,他们自然会跟你说实话。” 2010 年年会有 200 桌,刘强东给每桌都敬酒。

在京东的历史上,有三次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战略决策。第一次,是 2004 年转型做电商,京东得以抓住了未来 10 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消费趋势;第二次,是决定向全品类扩张,从只做 3C 产品转为一站式消费平台;第三次,是决定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体系。

创业者要有死磕的精神,从某种程度上讲,执行比战略更重要,持之以恒地认准了,不断地干,坚持得久,付出得多,总会比别人走得更远一点。这些年,刘强东相当于在挖坑,挖一个巨大的深坑,自己跳进去,做全世界最难做成的事情,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干成,坑挖出来了,就开始往上爬。如果有人来竞争,跳进坑里的话,他就再拿钱把坑挖得更深一点。难得的是,最终他爬出来了。

2014 年 5 月,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,融资 31 亿美元,当天市值达到 286 亿美元。上市后,因为 AB 股架构,刘强东以 18.8% 的持股比例占有 83.7% 的投票权。

刘强东带领着京东这艘航母,还在向更远的地方行驶。他有个朴实的想法,欧美日韩将公司开遍全球,将财富源源不断带回自己国家,而中国企业只赚中国人的钱,赚不到外国人的钱,这是中国人过不上好日子的原因之一。他敬佩联想、华为,靠自己的努力将业务延伸到全球各地。如果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,中国经济会好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