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

台风口上,猪也能飞

这是雷军的一句名言,说的是借助社交网络传播的台风,使小米顺势而飞。

2010年,小米公司成立,发布了基于 Android 系统定制的 MIUI 手机操作系统。2011年,发布小米手机。2012年发布第二代小米手机,全年手机销售 719万台。2013年发布红米手机,MIUI 用户超过 2000 万,全年手机销量达到 1870 万台。2014年,发布小米路由器、小米平板以及第二代小米电视。

发展速度,相当惊人!

产品篇

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先生将其归功于参与感。

第一,通过用户参与能够做出好产品;第二,好产品再通过用户的口碑来传播与营销。

口碑传播有以下三个核心,黎先生称之为“口碑铁三角”:

  • 发动机——产品
  • 加速器——社会化媒体
  • 关系链——用户关系(不是把用户当上帝,也不是把自己当上帝,而是和用户做朋友)

消费理念的变迁决定了产品的形态。

功能式  >  品牌式  >  体验式  >  参与式

功能式:在物资匮乏的年代,人们为了满足功能式的需求而消费,以物美价廉为准。
品牌式:商品开始丰富之后,广告开始盛行,品牌成了人们追求的东西。
体验式:像超市与体验店,食品好不好,可以先免费品尝,手机好不好,可以到店体验。
参与式:像小米一开始就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研发过程以及市场运营。

社交网络时代,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路径发生了改变。以前企业只能通过公共媒体向外界传递信息,现在通过网络,可以第一时间发出声音。

以往的软件产品,可能一年才升级一个版本。而小米 MIUI 系统每周都会升级,并设立新功能用户投票版块,以用户投票数来衡量新功能的价值,然后给予员工奖励。用户还会在论坛对新版提建议、反馈问题,以促进下一版的发展。

下一版要增加什么功能点,也是通过用户提出需求、投票来决定的。

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。产品迭代的过程是:能用(设计出目标用户能用的产品)、好用(把产品交互做好)、好看(把产品界面做好)。如果没有把握好为谁设计,那么产品再好用好看也是白费。

人才始终是最重要的。最重要的是团队,其次才是产品。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好产品。要寻找兴趣相投(最合适)的人才(最专业的)加入团队。作为老板,至少有两件事情是最重要的:找人和找钱。乔布斯说他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。雷军为了找到合适的人,常常一聊就是近10个小时。

品牌篇

小米将其定位为“互联网手机”,以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为主,而不是以手机硬件利润为主。小米做品牌的路径与传统企业不同,它一开始专注于忠诚度,做出好产品,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这一过程,到了足够量级后,才投入去做知名度。粉丝是口碑传播的基础,粉丝效应不可设计,但可因势利导,给用户可参与与互动的方式。如小米周边产品(米兔玩偶等)、米粉节。参与感的顶点是“成为明星”,在米粉节上,就选出了几十个在各个领域有代表性的资深米粉,为他们专门制作了 VCR,请他们走上红毯,领取他们的“金米兔”奖杯。

创业之初,在品牌上主要考虑以下几点:

  • 中文名要易记易传播
  • 配套的顶级域名可获得
  • 商标可注册
  • 便于国际化推广
  • 生活中早已熟悉,本身带有色彩感和富于情绪

很多创意人员说起产品理念头头是道,但是连自己营销的产品重要参数都一知半解。产品的技术细节要详细地展示出来,因为专业的用户会去研究和比较。

剧场式发布会是小米最显著的标志之一,如何办好剧场式的发布会:

  1. 做沉浸感的发布会,现场布置越简洁越好。舞台不用花哨,最好就是一块黑幕布下一张LED屏就够了。过度修饰的复杂场景反而会形成干扰。
  2. 现场的座椅应该一致,毕竟大家都是来听产品介绍的,不是来摆谱的。有的发布会最前面半排还要搞成沙发,就会造成现场感不一致感。
  3. 发布会时长不要超过 90 分钟,因为这是听众疲劳感的阈值。
  4. 场内要简洁干练,元素集中。场外则可以多一些丰富的互动设计,让来得早的用户可以玩。
  5. 发布会的核心是产品,关键表现形式是演示文稿。这一核心要素需要在前期细致准备好,达到每一张都是海报级的,合理安排尖叫点,最好保证每 5 钟会出现一个尖叫点,贯穿全场才能做到全程无尿点。

互联网公关要练“不生气”功。互联网是注意力经济,一个品牌和事件的关注度,一定要有碰撞、有矛盾、有张力才起得来。所以,传播途中有不同的声音不但正常,还可能是好事,在其中因势利导、抓主流就可以了。一件传播事件中,如果有七成是正面声音就很好了,剩下三成负面的其实也无所谓。

新媒体篇

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品质最重要的是“讲人话”,不要太形式主义和客套。小米公司内部不仅要求让员工成为粉丝,甚至还尝试让粉丝成为员工。小米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投入的人力有上百人,充分的人力投入很重要。比如,为微博运营团队配备了完善的产品经理、主编和编辑、设计师以及软件工程师团队。

基于QQ好友关系,微信更适合做服务平台,而不是营销平台。

服务篇

用户在哪里就到哪里做服务,随时在用户身过,甚至不是用户上门,而是主动找用户。

传统的客服电话一般只在工作时间提供服务,但对于 90 后、00 后的年轻人来说,打电话往往是件很痛苦的事情,而上网聊天则是他们喜欢沟通的方式,因此小米开通了 7x24 小时的在线服务平台。小米一开始是在论坛提供服务,全体工程师、创始人都去论坛上解答用户的问题。后来用户都在玩微博,就直接组建了数十人的团队,专门在微博上和用户保持一对一的沟通。微信流行起来后,又马上组建了微信客服运营团队。小米也在百度知道和贴吧服务百度平台上的用户。

人是环境的孩子。在不同的环境下,人有不同的表现和自觉性。在一个对客户光鲜,对员工却将就的环境下,服务体系的员工难免把服务当成一份不得已去完成的工作罢了。用制度规范服务人员,他们的微笑不是发自内心的,是假的。你给员工提供怎样的办公环境,他就会回报你怎样的工作成果。

小米的经验是什么?

做一个好产品,吸引用户成为粉丝,形成社群。在社群的参与下,持续改进产品,使产品更符合用户的需求。社群自发宣传,产生口碑。

注:本文是《参与感》读书笔记。